華師一傳經送寶,海附中增智生慧——華師一附中專家來我校講學交流紀實
華師一傳經送寶,海附中增智生慧——華師一附中專家來我校講學交流紀實
6月22日,華師一附中派出汪義芳、周龍虎、項俊、胡楊四位專家來到我校進行督導、講學,并做示范課,為華師海南附中的教學又注入了新的智慧源泉。
閱讀: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曾經擔任過國內著名青年作家蔣方舟的班主任和語文老師的華師一附中名師汪義芳,在高二(3)班上了關于小說閱讀如何“抓住文體特征 掌握答題技巧”的展示課。小說閱讀向來是海南學子感到困惑的一種文體,但汪老師旁征博引,妙語連珠,從宏觀角度,由小說的敘事角度、場景描寫、主題表現、人物描寫、結構特點、情感表達等特征說起,再例析高考試題特點,讓學生在開懷大笑的過程中,輕松地懂得了如何閱讀小說的答題規律。
接著我校博士生陳俊峰老師上了“小說文本的社會環境解讀與主旨把握”的公開課,他結合高考實例,深入淺出地從文學理論高度,引導學生分析文本對社會環境的暗示,從而歸納主題,給學生點明文本“一枝一葉”“總關主題”的特點,由宏觀到微觀,給學生解讀小說打開了方便之門。
課后,高中語文教研組長張玉玲老師主持研討會。校長助理陳鐵鋼、教務主任李建設、教研室主任湯登仲以及全體高中語文老師展開熱烈討論。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的這兩句詩,是這兩堂課的特點,即讓學生學會從整體到局部的思維方式,宏觀把握,方能微觀透視。這兩句詩也是上課者的特點,博學而敏行,方能把握治學、執教之規律。
政治:課有彩鳳雙飛翼,學法、自學越高峰
“把方法教給學生,把時間還給學生”是華師附中的教學特色。
華中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的高三備課組長、武漢大學哲學博士項俊老師,在上課伊始就讓兩名學生板演自己的知識結構圖,并讓其他同學進行補充,直接體現了復習課自主性、系統性的要求。然后通過啟發學生,得出有關發展的所有哲學觀點,并按照考試的頻率將其進行主、次的分類。并以學生自身為例,引導學生分清易錯、易混淆的知識點,課堂過程如行云流水,能讓學生在輕松快樂中落實知識、技能和方法。
我校張競成老師則把課堂交給學生。第一位學生上講臺,借助多媒體設備,引導學生喚醒知識,對知識的框架進行勾畫;第二位學生引導同學們對該部分的易錯、易混淆的知識點進行分析,去偽存真,充分展示了復習課的憶、梳、析、練四環節和體現了自主性、針對性、系統性三特征。最大的特點是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激發,學生們的參與熱情高漲。
資深教師,政治教研組長李文藝老師說:“復習課很容易上成是單純的回憶課,課堂上只是把學生過去所學知識再回憶一遍,學生聽起來味同嚼蠟,興趣索然;或者干脆以練代講,讓學生在題海中摸爬滾打,將復習課變成知識訓練課,不利于學生對知識全面系統地掌握,效率低下。如何上好復習課是令許多老師頭疼的問題,今天兩位老師分別給我們展示了一堂異彩紛呈的復習課,讓人頓有耳目一新的感覺。他們的共性是突出了學生的自主性、知識的系統性、重難點的針對性,給聽課者很多啟示。”
指導學法,放手讓學生自學。讓學法與自學成為彩鳳雙翼,攀越知識與能力的高峰!
數學與地理:激趣,讓課堂成為快樂的海洋
華師一的數學專家周龍虎老師用一個美國官司引入“正態分布”一課,一下子抓住學生們的好奇心,順利切入課題。周老師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善于引導學生,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發言積極。
地理學科專家胡楊老師通過抑揚頓挫、極富親和力的語言吸引了高二(11)班的孩子們和聽課的老師。他以海南地理引入,道出了學習地理的真諦,要了解“地”,就要明“理”。通過讀圖,讓學生領悟中國農業地理的時空差異。通過讀圖指導,讓學生明白要想學好地理,先要學會看圖。為什么存在差異,導出了地理的“理”,即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再結合中國各地的特色農業,逐一分析,環環相扣,深入淺出,課題充滿智慧的火花。
每個學期華師一附中專家不間斷的傳經送寶,點燃了海南附中老師的智慧火花。在華中師大一附中的優勢教育資源,正在助推海南附中走得更快,飛得更高!
交流活動結束后,四位專家與學校董事長尚選玉博士、馬總、魏校長、辦公室主任陳之國合影。
(攝影:劉兵、李建設等。材料提供:譚保偉、李文藝、王孟霞、王定山。撰稿:湯登仲、李文藝)